站点导航
昆山工贸技工学校报名官方网站
报名官方网站

让教育家精神照亮教改之路

2024-06-20
10月17日,在全国第五期“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研修活动暨李庾南“‘班级育人’60年”成果推广会的示范课堂上,聚光灯下85岁的李庾南手握三角尺,悉心为学生们讲述锐角三角函数规律。在和孩子们的你问我答中,人们仿佛看到了66年前她初入教坛时的年轻身影。
 
在今年教育部公布的2022年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名单中,李庾南的《“班级育人”60年》获得一等奖。此前她也曾凭借《“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35年探索》获此殊荣。面对“双满贯”,李庾南说:“教育家是从课堂里‘走出来’的,是在班级建设中‘长出来’的,这是我一生奋斗的目标。”
 
自主发展:
 
从课堂上“走出来”的教学实践
 
活动中,来自“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实验区的10名教师上了精彩的“三学”课堂教学示范课,充分展示了李庾南国家级教学成果在“基础教育课程教学改革深化行动”中的引领辐射作用。
 
从2005年参加李庾南“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面向南通市乡村教师的培训班后,刘东升就一直师从李庾南学习、钻研,从一名乡村中学的“草根教师”逐渐走向广阔的数学教研舞台。现任南通市教育科学研究院初中数学教研员的刘东升说:“在钻研李老师的课堂教学语言时,我发现她从不简单重复学生发言,而是在学生表达后跟进一句鼓励的话,比如‘你说得很好,大家有没有听懂,请你再说一遍’,这也成为了我课堂教学的口头禅。”
 
“创建‘有规则的自由课堂’,发挥教师在教学实践中的教学智慧,实现学生充分的自主发展,是我努力的方向。”李庾南的教育教学研究之所以能结出今天的硕果,正是因为有课堂这片实践沃土。
 
李庾南教学成果的影响力远不止在江苏省内,甘肃省兰州市第四十九中学的马宇勋千里迢迢来到南通,给大家带来了一场生动的《线段的垂直平分线》示范课。课上,师生通过合作学习的方式,共同发现数学现象背后的实质。马宇勋也是李庾南忠实的追随者,“李老师和我们兰州有很深的渊源,她曾8次到甘肃送课,足迹遍布临夏、康乐等西北各地,对我个人的教学风格有很大的影响。”
 
“这次的自学课堂和以往的都不一样,学生也可以当老师,大家在讲台上自由交流,有了更多创造性回答的机会。”南通市启秀中学初二(7)班的蒋易伶同学在课后有感而发。
 
学生们在师生、生生互动合作中促成自主发展,教师通过点拨、解惑、释疑,让学生成为课堂教学的主人,是“自学·议论·引导”教学法的目标。在李庾南执教的示范课上,她在互动中挖掘学生潜能,激发学生主动性,完美诠释了以“自学”为基础、“讨论”为枢纽、“引导”为关键的教学法要略。
 
“她的课不刻意,自然而然,行云流水,水到渠成,处处闪耀着处理教学基本关系的智慧。”中国教育学会中学数学专业委员会理事长章建跃这样评价。
 
唤醒心灵:
 
从班级里“长起来”的育人范式
 
“通过这节亚运班会课,运动健儿们不怕吃苦的精神让我印象深刻,也激发了我在面对学科难题时勇攀高峰的勇气。”这是南通市紫琅湖实验学校初二(4)班学生邵志怀在上完《亚运之光润紫琅 正和少年犇未来》示范课后的感想。
 
“作为班主任,无论从年龄上还是认知上和孩子都是有差异的,所以我设计这堂课的初衷,就是从孩子们的角度出发,通过寓教于乐的形式,让他们在探索和认知的过程中‘自育’。”该节课授课教师孔苗苗说,在班级育人的道路上,李庾南老师的奉献精神启迪着每一名年轻教师。
 
“上好每一堂课,带好每一个班,教好每一个学生。”这是李庾南60余年来躬耕探索的目标。长期以来,她深信教书和育人是一个整体,始终坚持一个育人主张——“让精神长出来”。正是在不断的思考、实践和凝炼中,李庾南逐渐形成了班级建设和课堂教学互相交织的“双螺旋”育人主张,构建起“自育·互惠·立范”的班级育人范式。
 
“教育就是心灵的相互唤醒,就是精神的相互激荡。”李庾南说,年轻一代的班主任,在教改背景下,班级建设和学科育人要同向前行,孩子们在一个生态化的、生长性的生命涵育场域里才能有更完整的成长体验。
 
在班主任的带领下,孩子们用脚步实地丈量榜样的力量,他们小小的身影穿梭于工地、机场、地铁站,向基层岗位先锋“取经”。在10月18日的《凭一点精神做先锋 用一个理想创幸福》主题班会中,南通市启秀中学班主任顾荣华分享了学生们调研的视频。有的学生回到老家农村,撰写了一份份沾满泥土气息的调研报告。“孩子们在实践中感知祖国建设者的精神,一颗颗‘强国有我’的种子在他们幼小的心灵里生根发芽。”
 
60余年来对班主任工作的热爱,是李庾南做好班级育人工作的核心。她说:“‘带班’不仅要‘带’班级,更要‘带’教学,努力把学生‘带向’和‘带到’理想的生活。”在师德的榜样立范下,学生们通过自我教育的途径,在班级中互相学习,共同进步,努力成为“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时代新人。
 
榜样力量:
 
从前辈处“传下来”的教育精神
 
教育改革的道路上,李庾南始终追求改变与超越。“教师绝不能重复‘昨天的故事’,那张旧‘船票’是不能登上未来之舟的。”李庾南说。老而弥新、求新求变是她永恒的追求,站在“班级”的高度上审视教学,将传统教学法不断革新,以充满创造性的实践智慧凝练出“双螺旋育人”的实践范式,这些无不体现着当代教育大家的风范。
 
教育家精神的具象化体现在每一名追随她的教师的成长里。在10月18日的故事分享环节,李庾南实验学校种子教师王美霞回忆了与李老师共度的点点滴滴。从15年前和李老师初识,到2021年参加班主任基本功比赛荣获江苏省一等奖,她的班主任成长之路在李庾南的引领下逐渐清晰。“我印象最深刻的就是李老师将班主任当作她的生活,而非一项工作,用心生活,自然能聆听到学生心灵的声音。”
 
李庾南一生只专注于一件事,那就是不断研究。她从不照搬以前用过的教案,从研究教材到摸清学生情况,再到确定知识生长点,每次备课都是从头做起。“要做终生有所追求的学习者。”用心用力教书,用爱用情育人,她坚守讲台的身影已经刻在了无数人心中。
 
省教育厅副厅长顾月华说,要像李庾南那样做教师,做李庾南那样的教师,构筑起教育家精神照亮的平凡而伟大的教改之路、成长之路,以精神激励精神,以人格培植人格,以灵魂塑造灵魂,为党育人,为国育才,培养堪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
 
省教育科学研究院党委书记、院长陆岳新说,广大教师应当在“教育家精神”的崇高精神坐标系中去定位与学习李庾南老师的思想,努力学习李庾南老师教学成果背后所体现的教育教学研究的思想方法,并将这些宝贵的思想财富转化到一线教研生活之中,实现自我的不断成长。
 
近年来,李庾南的教学成果推广成效卓著,现已拥有江苏如皋、海门、昆山3个县级实验区,甘肃兰州、新疆伊宁、江苏宿迁和徐州4个地市级实验区,以及50所种子学校、100名“种子教师”、400余所实验学校,无数的时代人才在这里萌芽生长。

联系人:李老师

手机号:19531568997(微信同号)

首页 电话 添加微信 在线报名 录取查询